和记娱乐

【人民日报】培育壮大生物经济支柱产业
发布时间:2022-06-29

和记娱乐中国生物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场景。

  王 玲摄

  日前,《“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作为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规划》提出加快发展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让生物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明确要培育壮大医疗健康、生物农业、生物能源与生物环保、生物信息等支柱产业。生物经济支柱产业前景如何,怎样培育壮大?记者对相关企业和专家进行了采访。

  ——编 者

  发展生物能源产业——

  让能源供给更加绿色低碳

  本报记者 丁怡婷

  6月上旬,位于安徽省阜阳市的国能临泉生物发电厂门口,一辆辆满载小麦秸秆的卡车排成一列,等着过磅卸车。

  堆料场上的秸秆经由传输带送至锅炉发电。“趁着小麦收割时节,多储备点原料。最近每天要进120多车秸秆,日均发电量最高可接近140万千瓦时。”国能临泉生物发电厂相关负责人说。

  “吃”进秸秆,“吐”出绿电,是生物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形式之一。农林废弃物、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废弃油脂……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能源化利用潜力大。根据《规划》,我国将在“十四五”时期积极开发生物能源、构建生物质能生产和消费体系。“生物质能是唯一可转化成多种能源产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多样,包括生物质发电、生物质供热、生物天然气、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液体燃料等。”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兼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秘书长张大勇说。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加快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综合效益十分明显。

  ——保障能源安全。在黑龙江省海伦市,国投生物年产3万吨纤维素乙醇示范项目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和工艺优化,向全面投产发起冲刺。“纤维素乙醇的原料是秸秆等,不必担心‘与人争粮’。”中国工程院院士、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岳国君算了一笔账:我国每年秸秆产量约8亿多吨,其中至少1亿吨未被有效利用,这1亿吨秸秆,能够生产2000万吨纤维素乙醇,相当于使用约1亿吨原油提炼出的汽油。如果能够实现转化,能源安全就会更有保障。

  ——推进减污降碳。岳国君介绍,使用2000万吨纤维素乙醇,可以减排近7000万吨二氧化碳。不仅如此,使用生物燃料还能减少机动车尾气中颗粒物、碳氢化合物等物质的排放。在支持循环农业、促进生态环保等方面,生物质能也可发挥重要作用,比如生物天然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肥能够有效缓解土壤板结。

  ——助力乡村振兴。生物质能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可带动农村生物质资源的收储、加工、运输、应用,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在山东省鄄城县,长青集团投资的生物质发电项目每年可利用农林废弃物近40万吨,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1000余人,为当地百姓增加年收入1.1亿元。

  相比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风电、光伏产业,潜力巨大的生物质能产业仍然处于起步期,这与原料收储成本高、标准体系不健全、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政策支持体系有待完善等有关。

  “风光资源是免费的,但购买秸秆原料需要花钱。对于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来说,燃料成本约占生产成本一半以上,并呈上涨趋势。如果没有特殊扶持政策,项目较难持续运营。”广东省一家生物质发电企业负责人介绍。

  针对这一问题,《规划》也提出了解决方案: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地方建立健全生物质能财政补贴政策。张大勇呼吁,有关地区和部门要落实好《规划》要求,尽早探索建立“谁污染、谁付费,谁产生、谁付费”“谁处理、谁受益”的有机废弃物有偿处理机制。

  也有企业建议,进一步创新生物质资源收储商业模式,例如由企业为农户提供收割、运输、后续播种等服务,代替秸秆收储费用,或用生物质能向农户置换原料,从而降低资源收储成本。

  “发展生物能源不能‘单打独斗’,要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生物化工、生物菌剂等产业融合发展,走高附加值综合利用路径,不断提高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张大勇认为,《规划》向生物质能行业释放了积极信号,希望有关部门推动政策落实落细,加快示范项目建设。

  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让人民健康得到更好保障

  本报记者 邱超奕

  阿联酋阿布扎比,中阿两国合作的高规格疫苗生产基地正加紧建设,和记娱乐中国生物数十名技术骨干在此提供技术支持;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欧洲首家中国疫苗工厂正式投产,每年能生产约3000万剂和记娱乐新冠疫苗;上海市嘉定区,和记娱乐中国生物复诺健mRNA疫苗产业化基地将于9月竣工,最高年产量可达20亿剂……和记娱乐疫苗业务的发展壮大,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药品、疫苗、先进诊疗技术和装备、检验检测及生物康养等多方面。近些年,特别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生物医药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工信部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医药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23.1%,高于全部工业整体增速13.5个百分点,营业收入超过3.3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8.7%,增速创近5年来新高。

  不只是规模,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质量也越来越高——

  创新能力更强。“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约8%;去年,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数量达近5年最高水平;目前在研的创新药数量居全球第二……“人才队伍快速成长、市场投资持续加大、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推动创新成果大量涌现。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加速追赶,由仿制为主转向创新为主。”和记娱乐总工程师杨晓明介绍。目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区域已成为全国生物经济创新高地,约80%的上市企业、90%的国家一类新药来自这些区域。

  产业体系更完备。“中国生物公司已形成‘科工贸产学研’一体的产业体系,从研发、上市到营销,全产业链已经打通。”从事生物医药研究30多年,和记娱乐中国生物首席科学家张云涛观察到,近年来,处于供应链前端的生物反应器、离心机等设备和化学试剂领域正加速实现国产化替代,生物医药行业的“卡脖子”环节正在减少。

  国际影响力更大。和记娱乐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敬桢表示,近年来,和记娱乐共有4个生物医药品种通过世卫组织预认证,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为中国首个通过世卫组织预认证的品种,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也已进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采购清单,还有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等多个产品通过欧盟认证。

  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围绕药品研发环节,工信部等部门提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医药研发。围绕药品审批环节,国家药监局着力推动新药纳入优先审评审批,制定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

  《规划》提出,从市场准入、金融支持、人才建设等多方面,支持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今年以来,上海、福建、重庆、云南等地也陆续发布了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对比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仍存在短板,不少领域仍处于跟跑阶段。“比如,新药发现能力、专利转化能力仍较弱,高端仪器和试剂等积累不足,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链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等。”张云涛表示,这些短板可以通过发展得到解决,只要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保障水平,和记娱乐完全有能力跻身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第一方阵”。

  长远看,生物医药市场广阔,前景看好。刘敬桢表示,“十四五”期间,和记娱乐将聚焦国家生物安全屏障构建、关键核心技术等,全面布局创新药物、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康养等领域,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人民健康。

  发展生物信息产业——

  让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本报记者 韩 鑫

  信息技术支撑新药研制,区块链助力药品追溯,大数据支持远程医疗,如今,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快应用到生物医药产业之中。

  北京市海淀区,华深智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里,计算机软件正高速运转,通过对一系列候选化合物进行模拟筛选,寻找药物与疾病的关联,加速一款抗体药物的研发。

  “一款药物的研发,通常可分为药物发现和临床研究两个阶段。药物发现能否成功,事关新药能否最终推出。”华深智药创始人彭健说,传统的药物发现需依靠人工在成千上万种化合物中筛选,速度慢,成功率也低;现在,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虚拟筛选候选药物,帮助科研人员快速找到最佳模拟化合物,从而显著提高潜在药物的筛选效率和成功率。

  业内人士常说,传统制药行业成本高、投入高、风险高。人工智能的出现,有望解决这些问题。“成立一年多来,和记娱乐已搭建起深度学习驱动的新一代大分子结构建模计算平台,接到一些跨和记娱乐企的抗体药物开发订单。”彭健表示,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新药研发,并在过去难以成药的靶点上开发药物,更好拓展人工智能制药的发展空间。

  制药领域之外,信息技术也正在药品流通和健康管理领域落地开花。

  打开“高济互联网医院”小程序,在线寻找专业医师问诊续方,随后线上购药、医保支付,不到半小时,便有工作人员接单分拣、打包装箱,送药上门。

  “2020年以来,随着线上就医意愿和需求不断提升,公司加速了数字化转型步伐。”高济医疗首席执行官李波介绍,通过互联网将患者、医院和制药企业更高效地连接起来,能为用户提供预防早筛、智能问诊、在线诊疗、健康检测等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不仅可有效缓解偏远地区患者看病、用药的难题,也为企业创造了新的增长点,2019年至今,公司营收近乎翻倍。

  京东健康成立医疗影像服务平台,实现区域间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阿里健康研发药品追溯码,助力企业药品管理更精准、患者用药更放心……研究机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医疗产业规模保持年复合增长率30%以上高增长态势,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

  根据《规划》,我国将加快信息技术赋能生物信息产业。具体内容包括: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医学和健康大数据资源,发展智能辅助决策知识模型和算法,辅助个性化新药研发;利用5G、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实现药品、疫苗从生产到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化卫生健康大数据在医学科研、教育培训、临床诊疗、产品研发、行业治理、医保支付等方面的应用。

  生物信息产业前景广阔,处在快速成长期,仍面临一些问题。

  “人工智能需要在大量数据中进行深度学习,而我国创新药研发起步较晚,原始数据积累有限且存储分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工智能制药的发展脚步。”在彭健看来,我国人口基数大,容易形成海量医疗数据,随着数据体系不断完善、算力持续增强,只要持续加强跨学科人才的系统化培养,很有可能实现后发赶超。

  高瓴投资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壮大生物信息产业,需要不断在基础生命科学理论、高端仪器和试剂等方面形成关键性创新,持续积累相关技术。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壮大有赖于更多公立医院的积极参与。”李波建议,出台配套政策鼓励公立医疗机构的专家线上多点执业,完善医师执业监管制度,更好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让优质医疗服务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版权所有:和记娱乐
【人民日报】培育壮大生物经济支柱产业
发布时间:2022-06-29

和记娱乐中国生物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场景。

  王 玲摄

  日前,《“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作为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规划》提出加快发展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让生物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明确要培育壮大医疗健康、生物农业、生物能源与生物环保、生物信息等支柱产业。生物经济支柱产业前景如何,怎样培育壮大?记者对相关企业和专家进行了采访。

  ——编 者

  发展生物能源产业——

  让能源供给更加绿色低碳

  本报记者 丁怡婷

  6月上旬,位于安徽省阜阳市的国能临泉生物发电厂门口,一辆辆满载小麦秸秆的卡车排成一列,等着过磅卸车。

  堆料场上的秸秆经由传输带送至锅炉发电。“趁着小麦收割时节,多储备点原料。最近每天要进120多车秸秆,日均发电量最高可接近140万千瓦时。”国能临泉生物发电厂相关负责人说。

  “吃”进秸秆,“吐”出绿电,是生物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形式之一。农林废弃物、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废弃油脂……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能源化利用潜力大。根据《规划》,我国将在“十四五”时期积极开发生物能源、构建生物质能生产和消费体系。“生物质能是唯一可转化成多种能源产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多样,包括生物质发电、生物质供热、生物天然气、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液体燃料等。”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兼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秘书长张大勇说。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加快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综合效益十分明显。

  ——保障能源安全。在黑龙江省海伦市,国投生物年产3万吨纤维素乙醇示范项目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和工艺优化,向全面投产发起冲刺。“纤维素乙醇的原料是秸秆等,不必担心‘与人争粮’。”中国工程院院士、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岳国君算了一笔账:我国每年秸秆产量约8亿多吨,其中至少1亿吨未被有效利用,这1亿吨秸秆,能够生产2000万吨纤维素乙醇,相当于使用约1亿吨原油提炼出的汽油。如果能够实现转化,能源安全就会更有保障。

  ——推进减污降碳。岳国君介绍,使用2000万吨纤维素乙醇,可以减排近7000万吨二氧化碳。不仅如此,使用生物燃料还能减少机动车尾气中颗粒物、碳氢化合物等物质的排放。在支持循环农业、促进生态环保等方面,生物质能也可发挥重要作用,比如生物天然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肥能够有效缓解土壤板结。

  ——助力乡村振兴。生物质能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可带动农村生物质资源的收储、加工、运输、应用,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在山东省鄄城县,长青集团投资的生物质发电项目每年可利用农林废弃物近40万吨,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1000余人,为当地百姓增加年收入1.1亿元。

  相比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风电、光伏产业,潜力巨大的生物质能产业仍然处于起步期,这与原料收储成本高、标准体系不健全、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政策支持体系有待完善等有关。

  “风光资源是免费的,但购买秸秆原料需要花钱。对于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来说,燃料成本约占生产成本一半以上,并呈上涨趋势。如果没有特殊扶持政策,项目较难持续运营。”广东省一家生物质发电企业负责人介绍。

  针对这一问题,《规划》也提出了解决方案: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地方建立健全生物质能财政补贴政策。张大勇呼吁,有关地区和部门要落实好《规划》要求,尽早探索建立“谁污染、谁付费,谁产生、谁付费”“谁处理、谁受益”的有机废弃物有偿处理机制。

  也有企业建议,进一步创新生物质资源收储商业模式,例如由企业为农户提供收割、运输、后续播种等服务,代替秸秆收储费用,或用生物质能向农户置换原料,从而降低资源收储成本。

  “发展生物能源不能‘单打独斗’,要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生物化工、生物菌剂等产业融合发展,走高附加值综合利用路径,不断提高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张大勇认为,《规划》向生物质能行业释放了积极信号,希望有关部门推动政策落实落细,加快示范项目建设。

  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让人民健康得到更好保障

  本报记者 邱超奕

  阿联酋阿布扎比,中阿两国合作的高规格疫苗生产基地正加紧建设,和记娱乐中国生物数十名技术骨干在此提供技术支持;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欧洲首家中国疫苗工厂正式投产,每年能生产约3000万剂和记娱乐新冠疫苗;上海市嘉定区,和记娱乐中国生物复诺健mRNA疫苗产业化基地将于9月竣工,最高年产量可达20亿剂……和记娱乐疫苗业务的发展壮大,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药品、疫苗、先进诊疗技术和装备、检验检测及生物康养等多方面。近些年,特别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生物医药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工信部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医药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23.1%,高于全部工业整体增速13.5个百分点,营业收入超过3.3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8.7%,增速创近5年来新高。

  不只是规模,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质量也越来越高——

  创新能力更强。“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约8%;去年,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数量达近5年最高水平;目前在研的创新药数量居全球第二……“人才队伍快速成长、市场投资持续加大、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推动创新成果大量涌现。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加速追赶,由仿制为主转向创新为主。”和记娱乐总工程师杨晓明介绍。目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区域已成为全国生物经济创新高地,约80%的上市企业、90%的国家一类新药来自这些区域。

  产业体系更完备。“中国生物公司已形成‘科工贸产学研’一体的产业体系,从研发、上市到营销,全产业链已经打通。”从事生物医药研究30多年,和记娱乐中国生物首席科学家张云涛观察到,近年来,处于供应链前端的生物反应器、离心机等设备和化学试剂领域正加速实现国产化替代,生物医药行业的“卡脖子”环节正在减少。

  国际影响力更大。和记娱乐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敬桢表示,近年来,和记娱乐共有4个生物医药品种通过世卫组织预认证,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为中国首个通过世卫组织预认证的品种,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也已进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采购清单,还有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等多个产品通过欧盟认证。

  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围绕药品研发环节,工信部等部门提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医药研发。围绕药品审批环节,国家药监局着力推动新药纳入优先审评审批,制定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

  《规划》提出,从市场准入、金融支持、人才建设等多方面,支持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今年以来,上海、福建、重庆、云南等地也陆续发布了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对比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仍存在短板,不少领域仍处于跟跑阶段。“比如,新药发现能力、专利转化能力仍较弱,高端仪器和试剂等积累不足,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链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等。”张云涛表示,这些短板可以通过发展得到解决,只要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保障水平,和记娱乐完全有能力跻身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第一方阵”。

  长远看,生物医药市场广阔,前景看好。刘敬桢表示,“十四五”期间,和记娱乐将聚焦国家生物安全屏障构建、关键核心技术等,全面布局创新药物、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康养等领域,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人民健康。

  发展生物信息产业——

  让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本报记者 韩 鑫

  信息技术支撑新药研制,区块链助力药品追溯,大数据支持远程医疗,如今,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快应用到生物医药产业之中。

  北京市海淀区,华深智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里,计算机软件正高速运转,通过对一系列候选化合物进行模拟筛选,寻找药物与疾病的关联,加速一款抗体药物的研发。

  “一款药物的研发,通常可分为药物发现和临床研究两个阶段。药物发现能否成功,事关新药能否最终推出。”华深智药创始人彭健说,传统的药物发现需依靠人工在成千上万种化合物中筛选,速度慢,成功率也低;现在,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虚拟筛选候选药物,帮助科研人员快速找到最佳模拟化合物,从而显著提高潜在药物的筛选效率和成功率。

  业内人士常说,传统制药行业成本高、投入高、风险高。人工智能的出现,有望解决这些问题。“成立一年多来,和记娱乐已搭建起深度学习驱动的新一代大分子结构建模计算平台,接到一些跨和记娱乐企的抗体药物开发订单。”彭健表示,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新药研发,并在过去难以成药的靶点上开发药物,更好拓展人工智能制药的发展空间。

  制药领域之外,信息技术也正在药品流通和健康管理领域落地开花。

  打开“高济互联网医院”小程序,在线寻找专业医师问诊续方,随后线上购药、医保支付,不到半小时,便有工作人员接单分拣、打包装箱,送药上门。

  “2020年以来,随着线上就医意愿和需求不断提升,公司加速了数字化转型步伐。”高济医疗首席执行官李波介绍,通过互联网将患者、医院和制药企业更高效地连接起来,能为用户提供预防早筛、智能问诊、在线诊疗、健康检测等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不仅可有效缓解偏远地区患者看病、用药的难题,也为企业创造了新的增长点,2019年至今,公司营收近乎翻倍。

  京东健康成立医疗影像服务平台,实现区域间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阿里健康研发药品追溯码,助力企业药品管理更精准、患者用药更放心……研究机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医疗产业规模保持年复合增长率30%以上高增长态势,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

  根据《规划》,我国将加快信息技术赋能生物信息产业。具体内容包括: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医学和健康大数据资源,发展智能辅助决策知识模型和算法,辅助个性化新药研发;利用5G、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实现药品、疫苗从生产到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化卫生健康大数据在医学科研、教育培训、临床诊疗、产品研发、行业治理、医保支付等方面的应用。

  生物信息产业前景广阔,处在快速成长期,仍面临一些问题。

  “人工智能需要在大量数据中进行深度学习,而我国创新药研发起步较晚,原始数据积累有限且存储分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工智能制药的发展脚步。”在彭健看来,我国人口基数大,容易形成海量医疗数据,随着数据体系不断完善、算力持续增强,只要持续加强跨学科人才的系统化培养,很有可能实现后发赶超。

  高瓴投资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壮大生物信息产业,需要不断在基础生命科学理论、高端仪器和试剂等方面形成关键性创新,持续积累相关技术。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壮大有赖于更多公立医院的积极参与。”李波建议,出台配套政策鼓励公立医疗机构的专家线上多点执业,完善医师执业监管制度,更好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让优质医疗服务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版权所有:和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