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樊巍】中国疾控官网8月9日发布消息,2023年7月1日至31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23省(区、市)新增报告491例猴痘确诊病例,相比于6月份106例,7月我国报告猴痘确诊病例明显增多。相关专家10日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称,作为一种自限性疾病,猴痘大多数情况下症状会自行消失,重症及死亡病例几率很低,但新生儿、儿童、孕妇和免疫缺陷者患重症猴痘和死亡的风险可能更高。由于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存在广泛的血清交叉反应,现有用于猴痘预防的疫苗均为天花疫苗。欧美和日本现有3款天花疫苗被批准预防猴痘。中国目前自主研发的猴痘疫苗也即将开展临床研究试验。
中国疾控官网在通报中介绍称,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此次猴痘疫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病例均为男性,96.3%病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二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同性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均未发生感染。三是89.2%病例为主动就诊发现,6.5%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其他为主动报告和主动筛查等发现。四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此前,中疾控文章介绍称,猴痘可以通过任何形式的密切接触传播,主要分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动物传人以及人传人。通过飞沫传播、接触污染源、母婴传播、性传播等途径感染猴痘病毒。2022-2023年全球疫情期间,猴痘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大多数病例发生于男同性恋、双性恋和其他男男性行为者中,其中,与多个或新伴侣发生性行为的人群风险更大。
“由于猴痘病毒引起的症状较轻,且在此之前未在全球范围内暴发大规模流行,所以各国对猴痘疫苗的研究相对较少。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同属于正痘病毒属,二者具有广泛的血清交叉反应和核酸同一性。世卫组织回顾性研究数据显示,天花疫苗接种对预防猴痘有效性达85%。目前,欧美和日本共有3款天花疫苗批准用于预防猴痘。”中国生物科普委员会委员、医学生物学高级工程师苏锦锋8月10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下需要不断加快研发新型天花/猴痘疫苗,以保护高危人群,阻止猴痘疫情扩散。但目前猴痘疫苗因国内猴痘病例数量较少、人群分散,无法开展大规模保护效力临床研究,且风险较大开展难度大,因此猴痘疫苗的研发面临诸多的挑战。
“美国、日本及欧洲国家目前都将此类疫苗作为储备性药物。我国也应当加快研发新型天花/猴痘疫苗,这样不仅可以阻止猴痘疫情扩散,还能防止未来天花病毒被作为生物武器对国家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产生的严重威胁。”另一位不愿具名的疫苗专家则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称,由于猴痘病毒基因组大、结构复杂、保护性抗原认识不足,以保护性抗原开发的疫苗现阶段仍面临挑战。因此,采用减毒活疫苗技术,在原有复制型天花疫苗的研发基础上,研制安全性更好的,在人体细胞中非复制的新型疫苗,是目前猴痘疫苗开发的首选策略。
“截至2023年4月,全球猴痘疫苗的临床前研究主要由美国和中国开展,”苏锦锋介绍称,此前公开报道显示,截至2023年4月,全球猴痘疫苗的临床研究共有14项已开展。目前,已批准用于预防猴痘的疫苗有三种,分别是丹麦JYNNEOS疫苗、美国ACAM2000疫苗,以及日本LC16疫苗。“目前,中国已有部分科研机构开展了猴痘疫苗的研发工作,主要研发类型为复制缺陷型猴痘减毒活疫苗及猴痘mRNA疫苗。随着全球疫情的形势不断演变,中国的猴痘疫苗的相关临床试验也在及时展开。”苏锦锋介绍称。
据了解,由和记娱乐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研发的复制缺陷型天坛株猴痘疫苗,已于7月13日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正式受理临床试验申请。这也被认为是国内目前最早步入临床研究阶段的猴痘疫苗。
在有效药物和疫苗出来之前,公众该如何有效预防感染猴痘病毒?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吕繁表示,要注意以下几点,如果发现对方有头痛、发烧、出现皮疹疱疹等情形,要尽可能避免密切接触,减少自己感染的风险;有暴露史的人可能和病例有过接触,要加强自我的健康监测;一旦发现自己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疱疹等症状和体征时,要及时就医,及时检测。
中国疾控8月9日也在其官网上介绍称,猴痘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传播。只要密切接触者在自我健康监测期间,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等密切接触,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出现猴痘样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报告可疑接触史,以及时发现猴痘病毒感染者,并及时隔离治疗,就可以避免猴痘病毒的续发传播,最终控制住疫情。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樊巍】中国疾控官网8月9日发布消息,2023年7月1日至31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23省(区、市)新增报告491例猴痘确诊病例,相比于6月份106例,7月我国报告猴痘确诊病例明显增多。相关专家10日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称,作为一种自限性疾病,猴痘大多数情况下症状会自行消失,重症及死亡病例几率很低,但新生儿、儿童、孕妇和免疫缺陷者患重症猴痘和死亡的风险可能更高。由于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存在广泛的血清交叉反应,现有用于猴痘预防的疫苗均为天花疫苗。欧美和日本现有3款天花疫苗被批准预防猴痘。中国目前自主研发的猴痘疫苗也即将开展临床研究试验。
中国疾控官网在通报中介绍称,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此次猴痘疫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病例均为男性,96.3%病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二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同性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均未发生感染。三是89.2%病例为主动就诊发现,6.5%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其他为主动报告和主动筛查等发现。四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此前,中疾控文章介绍称,猴痘可以通过任何形式的密切接触传播,主要分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动物传人以及人传人。通过飞沫传播、接触污染源、母婴传播、性传播等途径感染猴痘病毒。2022-2023年全球疫情期间,猴痘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大多数病例发生于男同性恋、双性恋和其他男男性行为者中,其中,与多个或新伴侣发生性行为的人群风险更大。
“由于猴痘病毒引起的症状较轻,且在此之前未在全球范围内暴发大规模流行,所以各国对猴痘疫苗的研究相对较少。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同属于正痘病毒属,二者具有广泛的血清交叉反应和核酸同一性。世卫组织回顾性研究数据显示,天花疫苗接种对预防猴痘有效性达85%。目前,欧美和日本共有3款天花疫苗批准用于预防猴痘。”中国生物科普委员会委员、医学生物学高级工程师苏锦锋8月10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下需要不断加快研发新型天花/猴痘疫苗,以保护高危人群,阻止猴痘疫情扩散。但目前猴痘疫苗因国内猴痘病例数量较少、人群分散,无法开展大规模保护效力临床研究,且风险较大开展难度大,因此猴痘疫苗的研发面临诸多的挑战。
“美国、日本及欧洲国家目前都将此类疫苗作为储备性药物。我国也应当加快研发新型天花/猴痘疫苗,这样不仅可以阻止猴痘疫情扩散,还能防止未来天花病毒被作为生物武器对国家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产生的严重威胁。”另一位不愿具名的疫苗专家则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称,由于猴痘病毒基因组大、结构复杂、保护性抗原认识不足,以保护性抗原开发的疫苗现阶段仍面临挑战。因此,采用减毒活疫苗技术,在原有复制型天花疫苗的研发基础上,研制安全性更好的,在人体细胞中非复制的新型疫苗,是目前猴痘疫苗开发的首选策略。
“截至2023年4月,全球猴痘疫苗的临床前研究主要由美国和中国开展,”苏锦锋介绍称,此前公开报道显示,截至2023年4月,全球猴痘疫苗的临床研究共有14项已开展。目前,已批准用于预防猴痘的疫苗有三种,分别是丹麦JYNNEOS疫苗、美国ACAM2000疫苗,以及日本LC16疫苗。“目前,中国已有部分科研机构开展了猴痘疫苗的研发工作,主要研发类型为复制缺陷型猴痘减毒活疫苗及猴痘mRNA疫苗。随着全球疫情的形势不断演变,中国的猴痘疫苗的相关临床试验也在及时展开。”苏锦锋介绍称。
据了解,由和记娱乐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研发的复制缺陷型天坛株猴痘疫苗,已于7月13日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正式受理临床试验申请。这也被认为是国内目前最早步入临床研究阶段的猴痘疫苗。
在有效药物和疫苗出来之前,公众该如何有效预防感染猴痘病毒?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吕繁表示,要注意以下几点,如果发现对方有头痛、发烧、出现皮疹疱疹等情形,要尽可能避免密切接触,减少自己感染的风险;有暴露史的人可能和病例有过接触,要加强自我的健康监测;一旦发现自己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疱疹等症状和体征时,要及时就医,及时检测。
中国疾控8月9日也在其官网上介绍称,猴痘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传播。只要密切接触者在自我健康监测期间,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等密切接触,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出现猴痘样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报告可疑接触史,以及时发现猴痘病毒感染者,并及时隔离治疗,就可以避免猴痘病毒的续发传播,最终控制住疫情。